奇书网 - 经典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78节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78节

    “我们去云南,你们

    去哪儿?”

    “重庆沙坪坝。”

    “四川璧山!”

    路小柒找出了当年的路线图,

    大致是北方高校南下、东部高校沿长江西进、广东福建的高校向西或向北转移到附近山区。

    为了躲避日军,

    内迁的目的地大多是山区,道路艰辛,风餐露宿。到了之后,也没有现成的校园可用。云南那边是建起来的茅草屋,满是泥泞。

    武汉大学到了四川后把破旧的庙宇和土坯平房当成了校舍,师生们分散到了七个地方,平时上课和生活就在其中奔走,风雨无阻。

    课桌不够,年轻的学生们就站在门外听,没有足够的煤油灯,就一群人凑起来就着一盏灯复习功课。

    萤烛虽微,亦可生辉。

    【中央、中山、交通、复旦等大学迁到重庆,武大内迁四川,浙大迁到贵州,北大、清华、南开内迁到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迁陕西城固成立西北联合大学。】1

    【后战争结束,他们返回原地的时候,像西南联大就将它们的师范学院留在了昆明,作为对云南教育的支持,也感谢云南人民的庇护。这就是云南师范大学的由来,所以,我们能看到,西南联大的纪念会上,除了北大、清华和南开,还会有云南师大。】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校有两次不同的校庆,大概率就是因为这样的拆分合并。】……

    白鹿洞书院等天下知名的书院内,师生们看得热血沸腾。

    “就应如此,既然此地不可留,那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无论何时,也不能停止教学。”

    “尤其是那些书,一定要好好的保存起来。”

    藏书楼中拥有无数珍贵典籍的他们很能理解仙画中那些师生不带自己的行李而以书籍为重的心理,换成他们也会如此。

    但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见:

    “这可弃城逃跑、临阵脱逃的懦夫行为有什么区别!”

    “大丈夫应当与城池和百姓共存亡!我等虽是儒生,但也无惧于上阵杀敌!”

    前朝乱世,外族入侵之际,也有不少书生毅然弃笔从戎,立下功勋,甚至是舍身成仁。因此在一部分人看来,这样转移阵地的行为颇有些逃避之嫌。

    两方争执之时,德高望重的山长开口了:

    “这不是临阵脱逃,这是大义之举!”

    所有的学子都看向他。

    “生死存亡之际,与敌人刀枪相见,自然是英勇。但你们的刀枪真的比得上那些在军中多年的人吗?你们是不是确定自己上阵能杀敌而不是拖后腿?”

    “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而读?”

    有学子举起手,傲然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他学子也纷纷点头。

    山长和蔼的点点头:“好志向!那你们就要明白,你们是从千千万万的百姓中被挑选出来的,被家世挑选也好,被时势或者是头脑所挑选也罢,你们

    的肩膀上担负着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文脉!”

    场中安静下来。

    文脉!

    “你们焉知,假使战火烧到了更偏远的这些地方,这些师生们不会愤而起义呢?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都要忍耐。”

    “文脉兴,而国家兴。文脉亡,而国家亡!”

    “人在,国在,人亡,国亡!”

    这些转移的师生们,是在保存华夏的文脉啊!

    场中肃然,片刻后,学子们对着山长弯下腰去:“多谢山长教诲,学生受教了!”

    魏晋。

    谢安的宽袍大袖在风中扬起,和他的心情一样,丝毫不平静。

    他想起父辈的永嘉南渡,为了躲避战乱,北方的士族们携带着家眷南下迁徙,随着他们一起的,除了细软之后,最多的就是书籍。

    有了这些读书的人,有了这些书,南方才逐渐成为了现在的文兴之地。

    这是士族的根基。

    而在后世,或许这些师生,只是普通家庭,连庶族也称不上,但他们的品性依然高洁,散发辉光。

    明朝。

    一位叫陆深的松江府藏书家,站在自己的藏书楼外。

    在他面前的这几栋小楼里,有着七万多卷的藏书,还有一些珍贵的孤本,可能连皇室都没有。

    这曾经让他引以为傲。

    但是,现在他有了新的主意。

    陆深对跟在自己身后的官家道:“传出消息去,我陆氏的藏书楼,可对外开放,只要有人引荐,就可前来此地抄书并且带走。”

    后世的师生们努力保全书籍,以及危难之际创造一切机会读书的场景震撼到了他。

    将这些书藏在这里,只是自己记得的时候偶尔翻一翻,又有什么意思呢?

    遇上乱世,一把火就能将它们烧个精光,相关的知识和智慧的微光从此就消失在世间,再也寻不到踪迹。

    多么的可悲可叹……

    【第二件事情呢,就是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

    【这可以说是华夏大学史上的一个拐点。】

    【它的背景,其实是背后的理念之争。】

    【在调整之前,国内的大学基本上都是仿照的美式和英式的路子与风格,还有很多有着教会背景。那个时候的英美高校教育,讲究的是“博雅”,尤其是英式,他们不按照学科来分学院,比如牛津大学的著名的三一学院,就涵盖了很多不同的专业。】

    【咱们现在的两所顶尖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当初就是这样的,不设专业,重视的是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四年级,才会着重学习专门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相同模式下的思想认同。】

    【所以,52年的时候,咱们决定要走社会主义路线,将这种模式改为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理念就是高校的目标就是

    培养专门人才,

    专业设置要越具体越好,

    并且要和实践就业紧密结合。听上去,就很实用。】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院校与专业调整拉开了序幕。】

    一位老教授这样回忆:

    “当时的实施进度很快,政策下来后,扛起行李就出发,而且限期上课。不少学生是在这个大学入的学,却在另一大学毕的业。”

    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搬家。

    不过这一次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真的假的?咱们要搬到燕园去?”刚刚得到消息的北大学生们议论纷纷。

    “那燕京大学呢?”

    “据说他们的文科和理科全部并入咱们学校,然后工科并入到清华大学。”

    “那不就是……”

    学生没有说出口,不过他的同学完全明白他想要说什么,郑重的点了点头:“就是你想的这样。”

    【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这样的教会大学,在华夏的土地上消失不见。】

    【而里面的一些外籍教师和背后援助捐赠的力量与资本也都被请出华夏。】

    【在那个国家刚成立的年代,很多东西都混沌不清,再加上冷战背景,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同样有点惨的还有几家本土的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大调整里面的“五大母校”。】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就以南京大学为例,它原本是国立中央大学,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当时民国政府对它的期望,在院系和专业设置上,也的确是堪称全国高校之冠。】

    天幕上出现了原本的国立中央大学的学院和科系设置。

    一共有文、理、工、农、法、医、师范7个学院,以及35个不同的专业系。

    办学规模非常的齐全和完整。

    【52年,南京大学保留了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合并。】

    【然后,它的工学院独立为如今的东南大学,工学院的水利系与兄弟院校合并,成为了如今的河海大学。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和其他学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成了如今的西北工业大学。】

    【它的师范学院独立为了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也就是南师大。】

    还有许多现在知名的大学,都是从原本的南京大学身上独立或者是独立再与其他大学的学院合并而成立的。

    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

    路小柒根据查到的资料做了一个南京大学科系变迁图。

    在调整之后,原本的35个系只剩下13个系。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四所“母校”身上。】

    【这样看,似乎是一所大学分成了好多所新的大学,但实际上,被合并和被撤销的大学更多,全国的高校从原本的211所缩减为了182所。】

    这1

    82所里面按照不同的类别,分为了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农林、医药、政法、财经、艺术、语言、体育和军事等。

    密密麻麻的一张表格,但分类得很清楚,一目了然……

    如果说刚刚还只是简单的列了一下985和211大学的区别,以及一些简单的专业设置,那现在的这一段可就将其中的组织架构列得明明白白了。

    天幕下的古人们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大开眼界。